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已于9月2日凌晨在广东省珠海市南部沿海登陆,9月2日下午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再次登陆。“苏拉”二次登陆后强度减弱,自然资源部南海预报减灾中心于9月3日上午8时解除海浪警报,下午15时解除风暴潮警报。
9月1日9时风暴潮警报示意图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高度重视此次海洋灾害应对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周密部署、严阵以待,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
桌面推演+视频会商
在台风来临前,南海局专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海洋灾害防御工作,强调局属有关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落实应急值守到位,及时采取各项措施保证灾情期间观测业务正常,积极做好海洋预警报服务,助力地方防灾减灾与灾害应对决策部署。
南海局召开台风“苏拉”灾害防御应对部署会议
自2月底起,南海局加强部署汛前准备,组织局属有关单位针对观测设施、会商系统、预警报系统、数据传输网等进行自查并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并在4月初开展海洋站点观测业务汛前检查及考核评优工作。考核评优是今年汛前检查的工作亮点,有效提升了各海洋站点的业务质量。南海局组织开展了海洋灾害应急演练,采用桌面推演及视频会商系统,模拟珠江口遭遇台风袭击,华南沿岸遭受海浪、风暴潮灾害,针对海洋灾害应急期间观测数据获取、数据传输、灾害研判会商、预警信息制作与发布,灾情报送等各环节开展了全流程演练,全链条测试南海局各单位间的海洋灾害应急协同作战能力。同时,组织专家开展海洋环境年度预测,总结2022年海洋灾害预警报经验,研判今年海洋灾害发展趋势。
应急值守+靠前指挥
南海局组织局属有关单位修订完善本年度海洋灾害应急执行预案并报备,落实好应急岗位和值班制度,加强汛期和海洋灾害防御期间24小时应急值守。面对重大汛情险情灾情,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并做好应急处置和值班信息报送,编制责任清单(手册),确保责任到岗到人。

珠海海洋中心与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会商台风苏拉应急情况
惠州海洋站工作人员开展汛前观测业务检查
惠州海洋站工作人员在台风来临前加固百叶箱
盐田海洋站工作人员比对潮位数据
南海局强调各单位要持续加强排查海洋观测预报仪器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隐患,加强应急会商和分析研判,充分发挥南海局在海洋预警报方面的工作优势和业务能力,担当作为,主动与南海三省(区)沿海地方政府保持密切配合。同时,在抓实抓细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上下功夫,用多样化、快时效和精准性的预警报服务产品,助力地方政府防灾减灾。注重用好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向社会及时宣传海洋灾害相关科普知识,发布海洋预警预报产品,助力增强全民海洋防灾减灾意识。
直面“苏拉”+及时推送
在灾害防御应对期间,南海局密切关注台风走势和海洋灾害发生发展动态,目前在海上的4套油气平台观测系统以及8套水文气象浮标均正常运行。8月31日9时起,汕头、深圳、珠海、湛江、海口、三沙等海洋中心站进行应急加密观测。南海局多次派员参加广东省防总会商,汇报台风“苏拉”给广东省带来的海浪、风暴潮影响,并提出有关海洋灾害防御对策建议。同时,南海预报减灾中心专家参与广东省防总24小时联合值守,参加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视频研判会4次、省三防灾害研判会6次,滚动通报潮位、增水、海浪等预测情况,为地方部门提供科学的防灾减灾决策支撑。
8月31日凌晨南海预报减灾中心预报员密切监测海况
与此同时,南海局加大预警报信息推送的频率和覆盖面,利用网站、传真、短信、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种平台滚动发布海浪、风暴潮预警报信息,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海洋预警情况。在灾害应对工作中,南海局积极组织南海三省(区)报送海洋灾情统计情况,为今后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基础。
截至9月3日,南海预报减灾中心针对“苏拉”发布:海浪警报13期,其中消息1期、蓝色1期、黄色2期、橙色2期、红色6期、解除警报1期;风暴潮警报11期,其中消息1期、蓝色2期、黄色1期、橙色4期、红色2期、解除警报1期。